韋伯望遠鏡在近紅外波段拍攝的行星狀星雲NGC 6072,揭示了一個由多股氣流構成的複雜景象。這些氣流從畫面中央一顆垂死的恆星向不同角度擴展,將氣體推向赤道平面,形成盤狀結構。天文學家推測,除了這顆垂死恆星之外,可能還有至少一顆伴星與其拋出的物質發生互動,導致此行星狀星雲呈現出異常不對稱的外觀。在這張影像中,紅色區域代表冷卻的分子氣體,例如分子氫。Credit: NASA, ESA, CSA, STScI
韋伯望遠鏡拍攝的行星狀星雲NGC 6072中紅外影像,顯示出自垂死中心恆星噴出物質後形成的擴張氣體圓殼。天文學家推測,影像中心泛著粉白色光點的恆星就是這些噴流的源頭。韋伯望遠鏡的中紅外儀器(MIRI)所捕捉的較長波長,突顯了這顆垂死恆星所釋放出的塵埃結構。在這張影像中,藍色區域代表冷卻的分子氣體;該區在近紅外相機(NIRCam)影像中經色彩對映則呈紅色。Credit: NASA, ESA, CSA, STScI
Share
AD